日期:2018-12-04 作者:林志鵬 來源:人民日報網絡版
習近平同志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這既是對廣東寄予的殷切期望,也是對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提出的新任務。肩負起這一新任務,展現新的作為,關鍵是要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發揮互補優勢、兼顧各方利益,切實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篇大文章,充分彰顯“一國兩制”獨特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級港口群和廣闊經濟腹地。近年來,廣東省著力破除體制障礙,努力打開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新局面,在商事登記、通關便利、社會治理等方面已取得多項創新成果,部分成功經驗向全國推廣。以服務業擴大對港澳開放、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為重點,大力推進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臺開發建設。同時,跨境基礎設施建設、通關便利化、高等教育、醫療衛生、供港澳水電氣等合作穩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的活力日益增強。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已現雛形,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資本集聚中心之一,在經濟總量、對外貿易、區域利用外資總額、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等方面名列世界都會區前列。但也應看到,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發展格局,既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和優勢,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難點所在。調研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粵港澳三地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系以及社會文化的差異導致協調成本較高,大灣區各類要素的流通還不夠順暢等。解決這些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用功用力。
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建立健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協調機制,合作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創新投資、貿易、金融體制機制,建成全面服務國家戰略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高標準建設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按照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要求,建立更加開放透明的市場準入管理模式,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層次清晰、分工明確、佈局合理的港口運輸系統,優化口岸佈局,實現通關便利化,提升大灣區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科技教育人才合作,為區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對標國際通行規則,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創業環境,形成産業聯動、空間連接、功能貫穿的創新經濟帶。尤其要集聚和用好國際國內創新資源,加強自主創新,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打造國際新興産業策源地。重點構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依託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創新平臺,形成政策疊加效應和創新合力。
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把大灣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作為區域發展的重中之重加以考量,積極深化粵港澳三地在教育、人文、創新創業、生態文明、旅遊休閒等領域的合作,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提升線網密度,完善線網功能,打造世界級港口區、機場群和軌道交通網,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貿易、航運等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一方面,推動養老、醫療、衛生合作實現新突破,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提供便利條件,促進三地深入交流;另一方面,根據城鎮化發展需要,積極引入港澳優質社會公共服務及行業標準,加快廣東社會領域改革,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打造生態優美、服務完善、港澳與內地居民同享高質量生活的美好家園。
(編輯:劉澤琦) |